来源:华昌动保
发布时间:2022-06-27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热应激造成的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率降低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高产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随着盛夏降临,目前白天的平均气温在35℃以上,平均湿度在60%左右,这样的气候特点极易造成奶牛的热应激反应,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产奶量及奶品质。
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5.0-28.6℃时,每头牛的日均产奶量将会减少0.5-2.5kg,乳脂率会下降0.3%-0.5%。按照持续高温90天计算,一个产奶量中等的万头奶牛场,仅因产奶量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3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热应激引起的奶品质降低、疾病发病率升高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气温更高,损失也会更大。对奶牛场而言,热应激对产奶量的影响不可小觑。
首先,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1、奶牛采食量减少是产奶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奶牛采食量常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这是因为畜体在采食过程中同时进行着消化和吸收过程,在热应激环境下,由于采食所产生的增生热对奶牛是一个额外的负担,因此随着气温升高,奶牛采食量会降低。
由于采食量减少,造成体内营养不足,而能量消耗增加,特别是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本来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时却摄入不足,满足不了泌乳的营养需求,致使产奶量降低17-20%。
2、热应激下,饲料消化率降低
高温时期产奶量下降的原因除与采食量减少有关外,还与高温减慢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率以及高温显著降低产奶的饲料利用率有关。
热应激时奶牛大部分的血液流向皮肤,进入瘤胃的血液就会下降,包括消化道和内部组织血流量都会减少,导致瘤胃蠕动减弱,饲料消化率降低。
3、受高温影响,不仅产奶量下降,乳品质也会下降
乳脂肪与乳蛋白的含量与组成是构成牛奶重要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奶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同样采食状况下,高温季节奶牛饮水增多,乳品质会略有下降。高温热应激会加重牛奶品质的下降,其中包括乳脂和乳蛋白的降低。
胰岛素——葡萄糖理论认为,乙酸是乳脂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酸是糖异生的前体物质。高温条件下奶牛喜精料,而厌食粗料,奶牛摄入较多的高精日粮则瘤胃发酵产生丙酸较多,刺激胰岛素分泌,使更多的吸收养分用于体组织而不是乳腺组织代谢,故造成乳脂率降低,所以,热应激造成产奶量损失和乳品质下降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热应激对奶牛产奶的影响,除了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降低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热应激对能量代谢的直接影响。适当添加过瘤胃脂肪或乙酸钠可能会起到升高乳脂率、缓解热应激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奶牛日粮中补充脂肪提高乳产量与乳脂含量时通常会降低乳蛋白的含量,其原因可能是热应激导致了蛋白进食量减少,同时热应激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机体动用体内氨基酸合成葡萄糖从而影响乳蛋白的含量。
对于养殖场而言,热应激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奶牛在遭受热应激后导致的一系列影响。